近年来,地域冲突事件层出不穷,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愈发动荡,加之相对乏力的全球经济增长,给脆弱的全球能源市场结构造成冲击,也使我国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承受了巨大压力。能源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与外延也随国内外形势变化不断与时俱进。十年来,我国能源行业多措并举将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煤炭充分发挥全过程兜底保障作用,油气行业凭借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可再生能源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电力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长足进步。当前,我国能源行业牢牢把握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本质特征,稳步助推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显著提升了能源系统应对“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韧性。
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动荡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巨大压力
(一)当前国际社会仍处于变革动荡高峰期
2022年后,世界地缘政治风险指数飞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月均风险指数是2021年同期的2倍。 大国对抗态势结构化、长期化、僵硬化,拖曳世界重回权力政治思维窠臼。
(二)全球能源市场风云未散
2022年以来,国际能源市场遭遇了供需紧张、投资不足、价格飞涨困境,虽然目前已有所减缓,但仍面临众多不确定性。
油价拉锯还将持续。美国华尔街五大银行目前均预测2024年油价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与否、降幅大小及降速快慢还将取决于opec 减产实际力度与持续时间、非opec 产油国增产能力、亚太经济形势对石油需求的支撑、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的时间、美印等能源供需国大选后政策变动等诸多因素,油价波动仍充满变数。
重要能源生产国深陷乱局。油气生产国方面,俄罗斯遭受美西方联合打击,出口受限、外资撤离;中东国家邻近巴以冲突前线,易受战争波及;委内瑞拉、伊朗被美重启制裁,重返全球贸易市场困难重重。新能源产业所需战略矿产生产国方面,非洲国家频发政变、武装冲突与恐怖袭击;拉美国家政党博弈激化,多国选举情况不明。能源供给端表现能力仍不明朗。
能源贸易渠道受阻。受到巴以冲突和也门胡塞武装威胁,东地中海与红海局势紧张。大量航船被迫避开传统的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航道,改为绕行好望角,导致亚洲至欧洲集装箱船航线距离增加超过6000海里,且存在船期紊乱和运力不足情况。加之班轮公司趁机纷纷上调附加费用,集运成本短期内预计居高不下。
(三)我国能源安全面临挑战
我国作为世界主要用能国之一,盘错迷离的地缘政治形势给我国能源供给带来负面影响,阻碍我国能源产业稳步发展。为切实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为经济回暖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应着重关注以下危情。
油气对外依存度高涨。2023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3.8%与41.8%,分别同比提升1.3和1个百分点。2024年,预计我国油气需求将继续增长,石油进口需求为5.6亿吨以上,天然气进口需求升至约1800亿立方米,年度油气依存度大概率仍会超过70%、40%红线,持续处于高位。体现出我国油气依旧高度依赖进口,供需偏紧问题还较为严重。
海运生命线“堵口”较多。我国能源资源进口运输方式以海运为主,主要涉及苏伊士运河、红海、霍尔木兹海峡与马六甲海峡多个咽喉要道。首先,上述地区不但海盗事件多发,且位于中东问题和南海问题两大辐射圈内,运输活动易受影响;其次,我国当前自有油轮承运比例低,运输权基本掌握在西方国家海运公司中,一旦遭受制裁或将面临大规模瘫痪。
新能源产业所需战略矿产进口集中。2023年,我国镍矿进口86.2%来自菲律宾,铝矿进口70.1%来自几内亚,铜矿进口60%来自秘鲁与智利,锡矿进口72.6%来自缅甸,钴矿进口99%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上述国家国内政局不稳定,生产或受影响。我国亟需防范进口断供短供风险。
我国能源安全韧性十足、能源体系日臻完善
化石能源增储上产兜牢安全底线。煤炭行业综合考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增产保供等多重因素,有序释放先进产能,确保了煤炭产量稳定在合理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原煤产量47.1亿吨,同比增长3.4%,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1%,充分发挥出兜底保障作用。油气行业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原油产量2.09亿吨,同比增长2%,已连续6年保持增长,尤其海洋原油产量突破6200万吨,同比增产超340万吨,占全国原油增量比例达到70%左右,成为我国能源上产的关键增量。天然气产量229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已连续7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此外,截至2023年底,我国煤制油、煤制气的产能已达到931万吨/年和74.6亿立方米/年。
能源转型蹄疾步稳提供强劲动力。2023年,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达到15.7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多年稳居全球第一,约占全球的40%;并且较十年前风电装机增长4倍以上、光伏发电装机增长23倍以上,可再生能源并网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传统化石能源行业也凭借煤炭清洁利用、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等举措不断开展低碳排改进,使能源体系更绿色可持续。在消费侧,工业、建筑、交通部门和农村地区持续推动实施电能替代工程,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新能源汽车超预期发展带动交通领域电动化加速,截至2023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041万辆,占汽车保有量6.1%,替代成品油规模达到1700万吨。
能源储备章法有度夯实应急保障。近年,我国相继发布《关于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石油储备条例》《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顶层指导文件,能源企业坚决贯彻执行有关要求,能源储备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有效改善了能源供给弹性。2023年末,全国煤炭企业存煤比上年末增长1.5%;全国火电厂存煤处于历史高位,存煤可用约26天;我国原油总商业储备能力达到3.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60万方,2024—2026年我国规划在建商业原油储备超1亿立方米;储气方面,我国已建储气库(群)30座,设计工作气量约428亿立方米,有效工作气量约2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3%,沿海lng接收站已建成储罐100余个,合计罐容1400万立方米左右,折合储气能力约90亿立方米。
国际合作精耕细作开创共赢局面。我国已成功打造“一带一路”能源k8凯发登录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全球清洁能源k8凯发登录的合作伙伴关系两大对外能源合作机制,构建中国—东盟、中国—阿盟等六大区域能源合作平台,正逐步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我国能源企业在全球60多个国家参与200余油气勘探开发项目,而在风电、光伏和水电等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目的地更是遍布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借助apec、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我国务实推动能源互利合作,促进各参与国在能源领域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