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业定义的更新
根据产品的生产消费规模和业务形态等特征,化学工业可分为大宗化学品工业和精细化工业。精细化工产品是以基础化学原料、化学制品或天然物质等为原料,经由化学、物理或生物技术的精密细致加工,制成的具有精确化学结构、特定配方组成或专用功能效果的化学制品,又包括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两个范畴。精细化工是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产品种类多、用途广泛,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但精细化工产品的分类全球并未统一,如近年来日本将精细化学品分为35~36类,中国分为11大类,美国则仅将专用化学品分为28~29类,这些分类都在不断调整中。
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的《精细化工产品分类》团体标准,以中国精细化工行业整体范围为研究对象,在原化工部1986年的分类基础上,兼顾其他国家的分类范围来重新对精细化工产品进行了分类,将精细化工产品分为农药、医药、染料、精细化工中间体、涂料、颜料、电子化学品、文化用信息化学品、营养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橡胶助剂、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造纸化学品、选矿化学品、皮革化学品、纺织印染助剂、电池化学品、建筑化学品、印刷油墨、日化原料、香料香精、催化剂、表面活性剂、胶黏剂、润滑剂添加剂、工业清洗剂、兽药、医学生产用信息化学品、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高分子合成用添加剂、吸附剂、酶制剂、油田化学品和其他36个大类。
从产品分类就能看出,精细化工是一个典型的支撑和保障性行业,深度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展,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几乎全都需要精细化工产品的紧密支撑和保障。
精细化工市场概况
精细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整体上发展得较为充分,已经形成国际化工巨头控制高附加值的研发及终端专利产品、发展中国家拥有中间体原料等产品生产优势的分工格局。大型精细化工企业多采用一体化经营模式,从基本化工原料开始生产,自产中间体和精细化工产品;中型企业一般会根据自身优势,从中选择一种、一类或数个环节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小型企业多在某一精细化工领域开展业务,并且一般仅服务于某个区域市场。
2022年,全球化工行业的总市场规模大致在5.0万亿美元左右,其中精细化工行业市场规模在2.5万亿美元左右。精细化工的四大部门,医药、农药、染料和专用化学品,其市场规模(出厂价)分别约为1.3万亿、700亿、400亿和6000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精细化工行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在5%~6%,明显高于化学工业整体的2%~3%。
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精细化工行业较为发达,而且各具特点。如欧洲在医药、农药、电子化学品、涂料、油墨、颜料、工业助剂及消费化学品仍保持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西欧化工业智能制造水平已超过美国。美国企业如陶氏、杜邦、埃克森美孚、伊士曼、空气产品、塞拉尼斯、亨斯迈等大企业保持了大宗化学品上优势的同时,还在精细化工细分领域如农药、医药及各种专用化学品上各自占据有利地位,绿色发展成为美国精细化工行业的重要驱动力。日本头部化工企业大多为多元化发展,普遍在高性能树脂、特种纤维、功能聚合物、电子化学品及信息材料等领域布局,其20世纪80—90年代向海外进行大规模产业转移时催生了一大批效率较高的中小企业(相当于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为自动化设备、精密仪器、半导体设备的生产提供先进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等,在产业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韩国在精细化工细分领域如电子化学品、电池化学品、日化原料等方面具有特别的技术优势。
我国精细化工企业多分布在沿海地区,这与精细化工技术发源、下游市场和区域发展观念有关。经过长期发展,部分企业通过有机发展和兼并重组规模不断扩大,而各个子领域呈现不同的竞争局面。部分领域集中度较高,如染料、纺织印染助剂、润滑剂添加剂、电池化学品、营养化学品等,另一部分则集中度较低,如精细化工中间体、表面活性剂、涂料、医药、香料香精等,这又跟这些领域的资源、技术和经营模式相关。
2021—2022年,上游高企的原料价格逐渐传导至精细化工行业,推高了行业产值增长率。在所有的子领域中,电池化学品在增速上一骑绝尘,而电子化学品、日化原料次之,同时,工业清洗剂、水处理化学品等行业也取得不错的增长成绩。2023年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协作组评出的中国精细化工百强企业,其2022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11亿元,同比2021年的99亿元,增长12%,连续5年持续增长;而平均研发投入为4%,5年以来基本保持稳定;但是百强企业地域分布不均,东部地区的浙江、江苏和山东是上榜企业集中的省份,其他地区上榜企业数量较少。
精细化工市场发展趋势
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经成为各国的战略共识。各国的大化工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有极大动力和趋势发展精细化工,通过精细化工的有效创新和持续投资,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化工产业整体结构,最终提高一国化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在全球精细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产业集群化、工艺节能化、生产清洁化、产品多样化、高性能化和专用化等),各国因为自身资源、技术、产业基础的不同,在精细化工的技术发展方向上存在差异。
在精细化工各子领域的发展趋势上,农药是与宏观经济周期性不同步的行业,但与粮食战略安全相关,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动力。医药的需求更为刚性,其抗周期性更强一些,全球人口数量增长、收入提高、老龄化加剧均为医药市场增长的有利因素。染料工业大比例分布在中国,在环保和安监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中间体行业对精细化工起到巨大支撑作用,但中间体企业的重要性却常常被忽视。专用化学品方面,未来数年全球电子化学品、电池化学品、营养化学品、日化原料、催化剂、特种涂料、香料香精等都将呈现高于行业平均值的增长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增长率较高的领域是营养化学品、采矿化学品、高性能涂料、胶黏剂/密封剂等。
精细化工服务于下游各大工业门类,驱动精细化工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也包括下游工业的需求变化,而多样化的需求导致多样化的技术趋势,例如对于农药、医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日化原料、香料香精,需要更有效的化学结构、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天然来源的原料以及终端产品可用到的宣传要素等;对于染料,产品适应纤维的变化而推陈出新以及避免环境污染是持久要求;对于电子化学品,在(后)摩尔定律之下需要应对制程带宽的不断变窄和控制成本的挑战;对于电池化学品,快速的技术更迭使企业在技术路线上容易产生摇摆,切换产品及工艺的频率较高,对研发和投资的前瞻性以及对相关自然资源的控制提出更高要求。而几乎所有的领域都面临数字化、智能化和业务模式更新的要求。
中国精细化工发展战略建议
在国际贸易去全球化和地缘冲突的背景下,全球精细化工行业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但国内精细化工产业在一些方面仍然表现出了强劲的产业韧性和发展动力。而尽管在经济中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却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国内有大量的精细化工产品在规格或数量上依赖进口,给多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带来供应链风险。目前,阻碍精细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不突出、数智化水平不高、发展环境受限等。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未来发展,也需着力在解决这几个主要问题上。
1.优化创新机制,提升创新动能
我国生产了全球50%以上的农药原药,但在全球超过600种的农药原药品种中,我国原研的品种只有几十种;国内医药原料企业超过1000家,原创化学药数量和效益也远远不如国外领先企业;我国是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目前电子化学品1/3依赖进口,其中高端产品80%~90%依赖进口,这部分行业的现状显露了综合原创研发能力方面的短板。
为提升精细化工行业创新能力,建议出台有利于相关行业创新的税收和资金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建设合作开发平台,支持自主创新活动。建议设立精细化工领域的各类专项投资计划,将预算补助资金以及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和国债适当向精细化工行业倾斜。建议将对精细化工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政策调整为加倍加计扣除,加强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以及增加有深度和前瞻性的创新课题。培育一批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具有广泛创新影响力的企业,逐段切换低端竞争的发展局面。
在骨干企业与研究院校联手构建开发平台(包括产品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的过程中,鼓励加强培养行业发展所需的高端研发和数字化技术人才。推动地方(园区)建设特色的精细化工科技孵化平台,推动新技术、新成果的产业化。鼓励精细化工企业在现有基础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升装置自动化、环保、安全和节能水平,为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品种、新制剂打开政策绿色通道。
2.鼓励有序竞争,培育领军企业
我国多数精细化工企业相比国外同行,生产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发展底蕴薄,综合竞争力有较大差距,在高端产品上缺乏竞争力,难以体现多元化、系列化、规模化的优势。精细化工业务的特点要求企业经营灵活、反应快速,但是企业规模小也显露出创新能力弱、综合实力差的问题(单从技术视角看,中等程度竞争即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有利于技术创新)。同时,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正表现出脆弱的一面,贸易保护主义和产业竞争愈演愈烈,精细化工发展的外部压力凸显。扁平化的行业结构、缺乏上层梯级的企业对行业发展的引领,已经到了影响长远发展的程度。精细化工大多数子领域内都需要一个或数个足够规模的大型企业作为引领行业和抢占全球制高点的尖兵。
建议优化畅通行政审批渠道,为精细化工企业专业化兼并重组做强做大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和行政便利。加大对精细化工龙头企业的支持,有利于有效整合较为分散的资金、技术、渠道和人才等资源,壮大企业创新实力,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精细化工企业。
加快对现有精细化工子领域的较大规模和先进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拟定行业发展指南,鼓励民企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利于企业根据发展趋势进行兼并重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后完善治理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竞争有效、规范有序的市场格局。同时也要对相关领域中的专精特新企业有针对性地鼓励,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链的稳定性,提供长期且精准的扶持手段,留给企业足够的发展壮大时间。提升下游支撑效果,需要促进精细化工与下游行业联系互动,以此构筑稳固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3.降低数字化成本,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精细化工的生产通常单元操作多、过程差异大、工艺流程长,大都为间歇或半连续小批量生产,并常涉及高温、高压、强放热过程,对设备和管理要求较高。目前因为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自动化控制程度不高,导致生产效率低、安全风险大。大部分精细化工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明显滞后,数字化更无从说起,而且又因为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低,生产柔性化切换难度较大,削弱了业务的灵活性并增加了成本。
为了从整体上拉升精细化工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建议出台针对精细化工的信息化、数字化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提供示范和k8凯发登录的解决方案,鼓励企业在全业务链中寻找通过数字化盈利的机会。在调查摸底精细化工各领域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加大对企业智能制造改造的财政支持,降低企业数字化成本。推动高校院所建设精细化工的共性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企业开发有精细化工特色的数字化创新平台、生产物流信息物理系统、数字化仿真软件、智能集成服务平台等,并加强通晓化工和it技术、智能制造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步加强精细化工的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鼓励行业协会组织和媒体宣传推广先进精细化工企业的数智化制造经验。
4.科学规范行业监管,创建利于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主要原料和产品80%以上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流程复杂、涉及风险操作、具有较高安全环保风险,这是精细化工技术的固有特征,短期内无法改变,因此一些地区的精细化工企业发展实际上受到较多限制。精细化工企业在向中西部转移后,时常又因为当地原料配套、人才供给、下游需求的短板,难以发挥出应有的灵活性和积极性。很多下游行业如汽车及零配件制造、纺织、日化等在沿海地区较为集中,所需精细化工产品远离海港也增加了物流成本和风险。此外,未来低碳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精细化工企业将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外部发展环境劣化给精细化工行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改善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议细化化工管理政策制度措施,优化精细化工区域布局,并改善行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加强对精细化工企业的安全和环境监督,增加对坚定走绿色发展路线企业的鼓励和宣传。针对精细化工企业环保和安全管理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倡园区集中处理精细化工废水。积极发动、组织引导群众参与(参观)精细化工项目或产业园的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促进利益共享,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强化行业协会协调功能,规范市场行为,加强有利于精细化工发展的舆论导向。